21世紀的國防是以信息化為基礎的,各國防部門都是圍繞加強信息化軍隊建設、打贏信息化戰爭來開展工作。如今,軍隊信息化建設已成為國防投入重中之重,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,在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同時,IT運維環境越來越受到重視,設備類型更加多元化,然而快速發展雖然帶來了很多機遇,卻也帶來諸多挑戰,科技產品快速的迭代升級使得國防軍隊需要國產化、自主可控、高拓展性的信息監管平臺,在實現多維度安全保護的基礎上,幫助其更好、更安全地應對網絡安全和業務穩定運行。
同時,由于國防軍隊的特殊性,安全可控是國防行業信息化的重要工作,及時發現網絡安全隱患,避免網絡攻擊是國防軍隊信息部門的工作重點。為了更好地保障網絡安全,維護核心應用的穩定,必須實現主動式、事前的管理。
第1章 國防軍隊網絡運維需求及痛點分析
我國的國防軍隊的網絡建設多采用專網與外網物理隔離、網絡管理權限劃分、訪問控制等措施,隨著網絡規模不斷擴大,不同業務專網之間的通信與交互需求不斷增長,網絡運維與安全中面臨的需求逐漸凸顯。
軍工國防運維安全管控的核心需求集中在國產化、安全合規、高穩定性等方面,需求及痛點主要覆蓋以下幾方面。
1.1.滿足國產信創,適配國產軟硬件
全面滿足國產化需求,完全支持基于國產龍芯等處理器,曙光、龍芯、銀河等服務器;支持中標麒麟、紅旗Linux等操作系統;支持達夢、金倉等數據庫。
1.2.跨區域、跨網絡統一監控,實時預警
覆蓋多戰區、跨區域、多陣地、多數據中心、跨網絡的統一監控運維,對營區等場景中成千的節點狀態、性能進行實時監控,實時預警。
1.3.缺乏直觀的網絡運維手段
網絡架構由不同人員通過手工繪制拓撲的方式維護,架構圖與實際環境脫節,存在架構不準、分散等問題,對網絡中設備的運行狀況和設備間的鏈接關系,缺乏可視化的呈現。
1.4.缺乏網絡架構自動化管理手段
網絡中的業務如視頻監控、門禁系統、視頻會議、大屏系統、戰備管理系統、軍事訓練系統等相關的設備、資源管理手段傳統,多處于人工運維狀態,手段落后,無法實現快速定位故障,對故障自動報警、自動通知、自動響應。
1.5.離散告警難統一管理
對所有IT軟硬件及業務應用進行統一監控,實現大規模網絡的集中管控,及時了解IT軟硬件設備的運行趨勢,難以根據管理范圍的變化進行告警策略調整,存在誤報漏報信息,故障處理難,排障效率低
1.6.難以全面覆蓋軍隊特有設備
軍隊特有的IT設備監控、非標準IT設備全面覆蓋,保障對網絡基礎設施狀態監控(服務器、網絡設備、數據庫、中間件、存儲等),同時支持對軍隊業務系統狀態的監控。
第2章 智和信通運維一體化解決方案
北京智和信通技術有限公司推出一體化國防軍隊運維監控方案,實現一個平臺,管理所有IT資源。通過智和網管平臺對軍隊多戰區、跨區域、多陣地、多數據中心的復雜網絡進行統一管理和集中控制,達到所見即所得和對網絡狀態信息的實時感知、實時獲取、實時響應的可視化聯動運維。
2.1.全面適配國產軟硬件環境
智和信通國產信創能力采用Java、HTML5跨平臺技術,全面兼容國產化操作系統、數據庫、中間件、CPU和虛擬化等,支持包括:中標麒麟、銀河麒麟、中科方德、達夢、人大金倉、南大通用、神州通用、華為虛擬化、H3C虛擬化、深信服虛擬化等。
2.2.多維網絡管理視圖,全方位IT架構可視化
對于部隊的運維團隊而言,信息化的繁雜和如何實現高效運維是最大的挑戰。北京智和信通網絡結構可視化能力,通過圖形化、具象化的拓撲形式展現設備間的聯動關系與實時狀態信息,降低運維部門的維護難度,拖動式的布局形式使配置更加靈活,幫助用戶實時了解網絡架構及全網運行狀態,快速感知資源、鏈路、流量等異常信息。
支持的展示方式,包括:智能網絡拓撲、區位導航拓撲、GIS地圖拓撲、機房機柜拓撲、設備面板拓撲、資源面板拓撲。
部隊參謀部網絡拓撲示意圖
在拓撲圖上展現設備狀態,通過樹形、平面結構聯動展示設備間鏈接關系,或按片區、按地域、按層級等多種布局方式劃分網絡,使用不同顏色、粗細、圖標表示被管理對象的狀態信息,顏色級別自定義。
應急指揮通信車網絡拓撲示意圖
2.3.AP設備獨立管理,智能分析
支持將AP作為單獨設備進行管理,享受和常規網絡設備一樣的拓撲,告警分析、資源展示、性能、事件等功能??勺詣铀阉靼l現AP設備的下掛設備并生成拓撲圖,獲取下掛設備的IP、MAC、端口等信息。
2.4.視頻設備集中監控
方案可對不同品牌、不同型號的攝像頭進行統一運維,融合網絡高清、智能分析、多級管控為一體。支持監管視頻監控體系涉及的視頻前端設備(攝像頭、卡口、編解碼器),傳輸設備(光纖收發器、EPON 等)內場設備(網絡與安全設備、主機/虛擬機、存儲設備)、機房動力環境等多種設備,等統一接入、集中管理。
輕松對接多品牌、型號攝像頭,通過onvif接口協議和智能化識別技術,實現對視頻畫面自動偵測、自動提取,主動監控發現和分析出攝像機設備常見的故障,如設備不連通、畫面偏色、信號缺失、清晰度異常、亮度異常等問題和原因,并及時在拓撲圖中顯示出當前視頻監控的可用情況。
2.5.快速實現基礎IT資源自動巡檢
通過自定義巡檢策略,對IT設備的運行情況進行統計和報表生成,并可自定義預設時間向指定郵箱發送巡檢結果報表,實現對設備的定期檢查,把握網絡運行中的易出現問題的環節,做到預防為先。
2.6.高設備適配效率,設備監管無限制
采取用戶自定義設備類型及其設備資源的方式,賦予用戶自定義適配設備的能力,最大可能地支持對不同設備類型的支持。通過自定義設備類型及其設備資源,最大限度上提高了智和網管平臺的管理范圍,真正實現了對設備及其資源的全面化管理,達到管控萬物的目標。
2.7.洞察業務可用性,全面掌握IT健康水平
通過智能化、自動化的業務監管方案,將IT設備對業務的價值可視化,構建業務分析模型,從業務的角度透視IT設施的分布和價值收益。從前端用戶體驗、網絡延遲到后端的業務服務和基礎架構,全棧溯源為用戶提供端到端的完整全鏈路數據融合和關聯分析,為用戶快速發現業務性能瓶頸,提升用戶體驗奠定基礎。
2.8.實時故障預警機制,及時洞察異常信息
全面采集智慧營區內所有聯網設備,如視頻設備、無線AP、存儲、服務器、路由器、交換機、防火墻等設備、資源、應用、服務等的狀態信息,通過對告警機制以及閾值的設置,第一時間獲取準確的告警信息,快速定位告警設備,提升告警處理效率,降低因設備故障帶來的損失。
2.9.IT設備遠程配置,跨地區線上運維
基于多接口協議對攝像頭、網絡設備進行深度管控和運維規范配置,實現一個平臺即可全面管理設備,解決操作繁瑣難題。提供拓撲圖右鍵快捷命令下發操作,支持對華為、華三、邁普、迪普、銳捷、??低?、大華等設備的深入管控。
2.10.全場景自動化運維
方案通過智和網管平臺將國防軍隊運維中涉及的服務、命令、操作、執行組件化、策略化,將需要進行的運維服務、操作等以組件、策略的形式托管至平臺中進行維護和管理,用戶根據需求從策略庫中選取對應的策略,并采取可視化拖拽的編排方式裝配成運維業務流程,最后觸發執行即可完成期望的運維變更任務,從而實現高效、穩定、安全的智能運維。
將人工運維與故障自愈結合,無需針對告警進行手動處置,只需預編排告警處理流程,平臺根據場景自動觸發,實現故障自愈。通過實時發現告警,進行預診斷分析,判斷告警類型和級別,如果是一般告警,平臺進行自動恢復,如果是嚴重復雜告警則通過告警通知、運維工單等形式通知運維管理人員,進行人工處理。同時,將只能有專家處理的各類操作和判斷轉化為可存在于平臺內的流程,形成可保留可復用的運維知識。
2.11.實時監控網絡流量
方案基于海量流量數據的存儲挖掘,實現對網絡流量的偵測分析。通過網絡流量分析技術,采集、分析、存儲所有網絡流量,通過高效的數據檢索,實現流量數據的快速回溯。對已發生的流量行為進行回溯分析,迅速定位異常流量,對其進行挖掘、分析、取證,實現多維根因追溯,為迅速定位問題發生原因提供更全面的分析依據,同時為網絡安全提供強有力的數據分析保障。
2.12.可視化數據分析
利用圖形、圖表、圖表等易于理解的形式,提取和分析大量復雜的軍隊各類網絡運維數據,呈現分析結果,從而幫助運維人員在短時間內更好地理解和獲得更多的信息,幫助運維部門能夠實時了解業務和其所依賴IT資源的運行狀況,以及提供系統運維和優化的指示和依據。
2.13.資產全生命周期監管
方案通過資產管理模塊將資產實物與運維數據庫一一對應,將為部隊用戶提供更加便捷高效資產生命周期管理,資產跟蹤、維護和統計分析。方案通過全棧合一的智和網管平臺,將資產與運維結合,動態感知納入監控的資產運行狀態,并對資產運行情況進行分析,通過狀態數據采集分析,預估資產將面臨的風險,驅動資產維護保養。
2.14.定制化工單體系
結合部隊網絡運維的需求實現定制化運維工單,通過自動觸發與用戶報修等方式快速響應運維事件,解決突發故障和請求,實現整個運維流程規范化、標準化,運維協同高效透明,運維結果可查可控。
第3章 方案應用價值
云計算、虛擬化技術的廣泛應用和普及,硬件設施已經不再是運維團隊關注的唯一重點,如何為業務的穩定運行提供保障,確保官兵用戶良好體驗,逐漸成為運維團隊的工作重點。方案可采取分部署的方案,解決國防軍隊多戰區、跨區域、多陣地、多數據中心的異地監控運維難題,僅在總機房內部署就可以實時監控下屬各個機房、數據中心甚至通信車內的所有聯網設備的運行狀態。
通過部署智和信通國防軍隊運維方案,實現事前評估檢查,事中實時感知,事后總結評價,覆蓋重要業務保障運維全過程,使得運維過程可見、可控、可分析。
第4章 國防軍隊樣板用戶
至今,智和信通已成功在國防軍隊進行成熟的部署與實施。以下為部分部隊保密項目案例。
通過部署智和信通運維方案,實現了統一數據采集、統一數據處理、統一資源管控、統一運行展現、統一運維門戶、統一報表分析,以管理為抓手,促進日常運維工作效率和水平的不斷提升,最終使整體信息化環境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。